我國自主研制和建設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開通五周年,12月27日,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,介紹北斗系統五年來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多個新亮點。

目前,我國已完成北斗二號系統建設并在我國及周邊地區提供服務,正穩步推進北斗三號系統建設,將在全球范圍內提供服務。
北斗二號性能穩中有升。五年來,系統連續穩定運行,定位精度由10米提升至6米。增加4顆備份衛星,2顆已發射入軌;建設北斗地基增強系統,形成全國“一張網”,可提供實時厘米級高精度服務;建成全球連續監測評估系統,具備對四大導航系統監測評估能力。
北斗三號組網拉開大幕。北斗三號系統技術更先進、建設規模更大、系統性更強,系統性能、衛星壽命、服務精度等指標全面優于北斗二號,達到世界一流水平。
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、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言人冉承其介紹,在應用與產業化方面,目前已形成北斗完整產業鏈,在國家安全和重點領域標配化使用,在大眾消費領域規?;瘧?,正在催生“北斗+”融合應用新模式。
國產北斗芯片實現規?;瘧?,總體性能達到甚至優于國際同類產品,目前累計銷量突破5000萬片。
行業區域應用顯現規?;б?。北斗已在公安、交通、漁業、電力、林業、減災等行業廣泛使用,服務于智慧城市建設和社會治理。目前,已有480萬輛營運車輛上線,建成全球最大的北斗車聯網平臺。全國4萬余艘漁船安裝北斗,累計救助漁民超過1萬人。
北斗日益走進百姓生活,大眾應用觸手可及。世界主流手機芯片大都支持北斗,國內銷售的智能手機北斗正成為標配。共享單車配裝北斗實現精細管理。
北斗融合互聯網催生新業態。國內衛星導航產業年產值年均增長率超過15%,2016年突破2118億元,北斗貢獻率超過70%,預計2017年超過2500億元,北斗貢獻率可達80%。北斗與互聯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融合,建成高精度時空信息云服務平臺,推出全球首個支持北斗的加速輔助定位系統,服務覆蓋200余個國家和地區,用戶突破1億,日服務達2億次。
在國際合作與交流方面,北斗已走出國門,正加速融入世界。目前,已成立中俄衛星導航合作項委會和中美、中歐衛星導航合作工作組,建成開通中俄衛星導航聯合監測平臺,與美、俄分別簽署系統兼容與互操作聯合聲明,為多系統實現共贏、全球用戶享受更加高效可靠服務作出中國貢獻。
按規劃,北斗三號2018年底建成基本系統,2020年底建成世界一流的全球系統,在此基礎上,加快構建基于北斗的國家綜合定位、導航、授時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