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防是園區運營的基礎和保障,傳統安防面對復雜的園區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,智慧安防為園區安防裝上“智慧”的翅膀,讓園區管理更輕松。
一、傳統智能安防走向智慧安防
園區經過多年的發展,從單一產業聚集管理功能變成產城社區綜合運營。與之相對應的是,傳統安防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產業園區管理的需求。因此,智慧安防已經成為園區安防的重要命題。
二、什么是園區智慧安防?
園區智慧安防,借助互聯網、物聯網、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,通過人臉識別、視頻結構化分析、圖像深度學習等,實時提取和分析園區海量的數據,實現對人、車、物、空間的整體場景的實時感知、動態控制和信息服務。
智慧安防將傳統安防的事后處理變為實時主動預警和應急聯動,提升安防系統預判的精準性、決策的可靠性和處理的自動化,逐漸提升整個園區安防的提前預警和主動服務水平。
三、傳統智能安防與智慧安防的差異?
01:事后記錄VS事前預警、事發告警、事后追蹤
傳統智能安防的信息數據多數用于事后證據,而智慧安防則集預警、告警和追蹤于一體。

02:單一感知VS多維感知
傳統安防更多通過傳統視頻攝像頭、刷卡密碼等進行感知周邊環境,更多只能針對特定區域進行小范圍檢查。
而智慧園區通過各種生物特征識別技術,如人臉識別、虹膜識別、掌靜脈識別、煙感探測器、溫濕度傳感器等,廣泛用于園區的停車、人員流動、
門禁、視頻監控、樓宇對講等場景,對園區進行360°無死角監控覆蓋。

03:單獨控制VS聯動管理
傳統安防各個系統單獨控制,缺乏系統聯動,工作效率低,人員成本高。
智慧安防可實現系統的聯動控制,比如視頻監控和自動報警聯動,地圖定位和可視化對講的聯動。
智能攝像頭智能感應設備判斷出設備或環境異常,將自動告警上報園區物業管理中心,管理中心基于園區地圖直觀顯示位置,同時結合保安位置,
自動指派值班人員進行事故處理。聯動管理不僅降低監控成本,還提高應急響應速度。
04:人工干預 VS 機器學習和分析
傳統安防對收集的數據和信息進行人工判斷和對比,耗時費力,最重要的是不能做到提前預警。
而智能安防可通過AI分析和控制,比如園區巡更機器人,負載各類智能攝像頭和傳感器,通過5G網絡回傳實時數據,系統通過智能分析,判斷園
區內設備和環境是否存在異常,園區管理者遠程控制巡更機器人,可針對園區特定地點實行重點檢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