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案背景
為貫徹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決策部署,加快農業全面綠色轉型,持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,農業農村部、國家發展改革委、科技部、自然資源部、生態環境部、國家林草局制定的發展規劃。由農業農村部、國家發展改革委、科技部、自然資源部、生態環境部、《規劃》強調鄉村產業發展的四項基本原則。市場決定、突出特色,突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,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,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,培育全新動能,以農為本、利益共享,開發農業農村資源,促進農民就業增收,培育利益共同體、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;生態優先、創新驅動,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,發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產業,建立健全聯動創新機制。提高全要素生產率,促進鄉村產業提檔升級。
方案介紹
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是在農業信息化示范區建設的相應的應用平臺,該平臺集多種數據展示查詢統計、分析處理、輔助決策、政策法規、高標準農田、畜牧中心、農機中心、經管中心、農技中心、水產中心、執法大隊、農業托管管理為一體綜合性農業社會化服務管理平臺。
方案將實現農業社會化管理,同時建立相應的數據庫,并展示科研機構科研成果數據,進行數據分析,建立地區農作物、畜牧、水產、農機、農技、托管企業、農戶數據庫,為農業智能化管理提供科學依據;系統將連接相關數據,還將對農業資源進行管理,更好的服務于用戶及企業,根據當前農業現狀為決策者提供輔助決策;系統采用B/S架構,管理者及用戶可通過WEB或WAP方式進行管理操作;系統還提供維護人員接口,維護人員可同WEB維護管理系統,對系統進行維護。
系統架構

方案價值
經濟效益
市場供求進行更加細致全面的分析,為農民提供更為準確的市場預估,幫助農民在下一年種植中實現農作物收益率的最大化。其次,農業信息化的建設可以大幅度提高農村區域信息傳播的速度,進而幫助農民獲取到更多更有利于農村經濟發展的消息。
社會效益
整合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、物質裝備、品種資源、農資供給、人才資源等各方面要素,建設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,提高縣區資源配置水平和社會化服務能力。完善土地管理數據庫建設,實現與周邊農村土地流轉信息對接。加快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,積極發展智慧農業。綜合利用大數據、云計算等技術,提高經營主體生產和銷售決策能力,拓寬流通渠道,促進產銷融合。
生態效益
農業大數據技術通過精確、科學的數據支撐,改變了農民傳統意義上靠天吃飯,靠學習科學種植方式,逐步消除了粗放式農業的陳舊弊端,以數據的持續收集為基礎,通過云計算分析輸出,指導農民種植,可以有效避免用藥、施肥、灌溉等行為的過度化和濫用,優化土壤深層結構,均衡土地元素分配,從而避免對生態環境的破壞,起到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,逐步完成信息化農業、生態可循環農業和可持續發展農業的布局。